脊髓损伤的两便处理随着世界各国经济水平的发展,脊髓损伤发生率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脊髓损伤是脊柱损伤最严重的并发症,往往导致损伤节段以下肢体严重的功能障碍。脊髓损伤不仅会给患者本人带来身体和心理的严重伤害,还会对整个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针对脊髓损伤的预防、治疗和康复已成为当今医学界的一大课题。本期我们请来吴爱荣医生为大家讲讲脊椎损伤的两便管理!概论病因脊髓损伤现在已经逐渐被大家认识和重视,其实很多原因都可以引起脊髓损伤。引起脊髓损伤的主要原因有:外伤、肿瘤及血管畸形、血管阻塞、炎症、压迫等。流行病学脊髓损伤的发病趋势也越来越多,我国每年新发的脊髓损伤患者约有5万人,截至目前我国已经有万脊髓损伤病患。脊髓损伤的发病率正在增高,而且它也是最严重的损伤之一,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去了解它。了解膀胱功能障碍脊髓损伤后造成的主要功能障碍有:肠道功能障碍、膀胱功能障碍、运动障碍、感觉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呼吸功能障碍等。其中最主要是肠道功能障碍、膀胱功能障碍。一、神经源性膀胱定义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bladder,NB)是由于神经控制机制出现紊乱而导致的下尿路功能障碍,通常需在存有神经病变的前提下才能诊断。根据神经病变的程度及部位不同,神经源性膀胱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此外,神经源性膀胱可引起多种长期并发症,最严重的是上尿路损害、肾功能衰竭。临床表现尿失禁(贮尿障碍)尿储留(排尿障碍)尿失禁+尿储留以上问题有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而且更关键的是如果我们不去及时重视会产生很严重的后果。危害1、脊髓损伤1年后,81%患者可发生不同类型的下尿路功能障碍。一项美国标准脊髓损伤系统的研究中,伤后1年81%的患者报告有一定程度的膀胱受损。2、上尿路损害导致的肾积水、肾功能衰竭。神经源性膀胱可引起多种长期并发症,最严重的是上尿路损害所致的肾功能衰竭。后期泌尿系处理首要目标:1.保护上尿路功能(肾脏功能)2.保证储尿期和排尿期膀胱压力处于3.安全范围内次要目标1.重建或部分重建下尿路功能2.提高控尿能力3.减少残余尿量4.预防泌尿系感染5.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关于处理方法我们着重介绍一下膀胱功能训练和导尿的方法二、膀胱功能训练诱导排尿适用于采取间歇导尿等方法进行排尿的伤友,可同步训练,以促进自解。方法一:听流水声方法二:用温热毛巾外敷下腹部方法三:温水冲洗会阴意念排尿适用于留置尿管可夹管的伤友。放尿前全身放松(可听轻缓的音乐),伤友想象平时排尿的情景,陪护人员配合打开缓缓放尿。通过反射促进排尿适用医院诊治为膀胱压力稳定的伤友。导尿前30分钟使用各种反射方法(如腹轻叩小腹部、摩擦大腿内侧、牵拉阴毛、刺激阴蒂/阴茎、用手刺激肛门等),反复尝试,每种方法持续2-3分钟,最终找到适合自已的方法,促进排尿。方法一:用指腹按顺时针方向轻叩小腹部(50-次/分)方法二:摩擦大腿内侧方法三:刺激阴茎/阴蒂方法四:用手指刺激肛门盆底肌训练适用于咳嗽、翻身等腹压增高时漏尿的不完全损伤的伤友。方法步骤:1.取上述任意一种体位2.找到盆底肌(排尿中使尿液中断和阻止肛门排气的感觉)3.自主收缩盆底肌肉(不收缩下肢、腹部及臀部的肌肉)每次收缩维持5-10秒,重复做10-20次,每日3组注意事项:a)不适合神志不清、膀胱或尿路严重感染、患有严重前列腺肥大或肿瘤等情况的伤友;b)膀胱容量小,压力高,有尿液返流,肾积水等情况禁止使用反射的方法促进排尿;c)禁止使用按压腹部的方法促进排尿,易导致肾积水,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一、导尿留置导尿适应症:适用于脊髓损伤后的脊髓休克期膀胱麻痹致尿储留及逼尿肌反射亢进、尿道压低下、括约肌功能不全优点:能彻底排空尿液,避免膀胱过度膨胀,改善膀胱壁血液循环,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缺点:破坏了膀胱尿道的无菌状态,引起尿路感染,长期留置引起损伤间歇导尿是指在需要时将导尿管插入膀胱,排空尿液后立即将导尿管拔出的方法,主要适用于伤友能够主动配合,手功能良好可独立完成,或由陪护者进行操作。可使膀胱规律性充盈与排空接近生理状态,防止膀胱过度充盈,是协助膀胱排空的“金标准”。规律排出残余尿,减少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感染。有利于保持膀胱容量和恢复膀胱的收缩功能。操作前准备(1)环境准备(导尿时,房间温度尽量控制在22-26℃,尤其在冬季,要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尽量在卫生间操作,如需在床上操作,关好门窗,尽量隐秘)(2)用物准备一次性导尿管及润滑剂、湿纸、洗手液、盆(盛适量温水)、镜子。(3)自我准备自我间歇导尿:在坐便器或轮椅上取坐位,两腿分开呈约45-60°角。辅助下导尿:取平卧位,两腿分开呈约45-60°角。注意事项:1.间歇性导尿需要伤友的主动配合,医院专科检查评估;制定饮水计划、导尿点等适合间歇性导尿的情况下进行;2.伤友不具备自行导尿能力且照料者也不能协助导尿;或患有尿道损伤、狭窄、梗阻;膀胱容量小且患有严重尿失禁等情况,则不建议使用此种方法;3.操作过程中,若出现操作困难、出血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导尿,医院就诊。除了神经源性膀胱护理,我们再来了解一下神经源性肠道护理的相关知识。三、神经源性直肠定义神经源性性直肠(ASIA)是指中枢或周围神经系统的损伤导致直肠功能障碍。临床表现排便失禁、便秘、肠胀气、腹痛、粪便嵌顿。肠道护理的目标1.帮助ASIA患者建立排便规律,在固定时间内将大便排净。2.脊髓损伤者掌握适合于自己的排便动作,使排便简单易行。3.消除或减轻由于失禁、便秘而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可以采用的方法1、饮食调节这里以苹果为例介绍,苹果在通便问题上能起到双向调节的作用。〖便秘〗苹果皮富含丰富的膳食纤维一果胶,它可吸收于自己本身容积2.5倍的水分,使粪便变软易于排出,当大便秘结时,生吃带皮苹果可以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腹泻〗当大便腹泻时,苹果中煮熟后的果胶又能够吸收粪便中的水分,使稀便变稠,从而起到止泻的作用,生吃去皮苹果也可促使大便干结。2、液体3、运动身体耐力训练可加强肠道蠕动,对于长期卧床患者尤为重要。运动量愈多肠蠕动会愈好,愈有力,才能把粪便排出,否则容易产生便秘。4、腹部按摩方法除拇指以外的4指从右向左,沿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当按摩至左下腹时加强指的压力,向骶部加压(不感到疼痛为宜),每日2-3次,每次15-20分钟5、直肠刺激方法操作者带上指套后先用润滑剂润滑指套,然后将手指轻柔地插入直肠,慢慢地、轻柔地环行按摩括约肌,顺时针刺激肠壁,每次按摩超过15秒,但不超过一分钟,每5-10分钟重复刺激1次、最多连续3次。注意:主要适用于反射性大肠型的脊髓损伤者。6、药物治疗1)乳果糖:高渗性通便剂。2)新司的明:有希望成为有效的治疗药物。3)西沙必利:长时间使用警惕发生心律失常。4)番泻叶:刺激性通便剂。5)中成药:麻仁丸,芪蓉润肠口服液。6)栓剂和灌肠:开塞露每天1-5支,当栓剂或手指刺激无效时,常采用灌肠法。有心血管病变的患者慎用。7)脊髓损伤患者使用缓泻剂的频率比正常人高10倍,且使用频率随病程的增加而增加。注意:在医嘱指导下用药哦!吴爱医院(上海市阳光康复中心)脊髓损伤康复病区护士长国际造口治疗师上海市肢残协会脊髓损伤康复委员会顾问负责脊髓损伤康复病房护理管理工作负责脊髓损伤中途之家康复护理指导工作负责上海市肢残协会脊髓损伤伤友护理指导工作参与编写《脊髓损伤康复护理指南--膀胱护理篇》关于课程预告请
治疗白癜风的正规医院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传递健康和希望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ngyantang.net/nxsjsdzz/3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