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尿路结石概述

尿路结石(urolithiasis)又称为尿石症,为最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之一。尿路结石可分为上尿路结石和下尿路结石,前者指肾结石(renalcalculi)和输尿管结石(ureteralcalculi),后者指膀胱结石(vesicalcalculi)和尿道结石(urethralcalculi)。流行病学资料显示,5%~10%的人在其一生中至少发生过1次尿路结石。欧洲尿路结石的新发病率为(~)/10万人。我国尿路结石的发病率为1%~5%,南方地区高达5%~10%,新发病率约为(-)/10万人。男:女为3:1,上尿路结石男女比例相近,下尿路结石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好发年龄在25~40岁。

尿路结石在我国古代医书《黄帝内经》和华佗的《中藏经》中已有记载,被称为“淋”“石淋”和“砂淋”,表示经尿道排出砂石,其辨证施治方剂至今仍用于临床。19世纪中叶,德国Simon首次成功地实施了肾切除术治疗肾结石。19世纪末,由于膀胱镜和X线诊断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尿路结石的手术从此能在诊断明确的基础上实施,随之出现了各种尿路取石的手术方法。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尿路结石的治疗有了重大的突破。年瑞典Femstorm和Johansson首次采用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nephrolithotomy,PCNL)去除肾结石;年德国Chaussy开始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extracorporealshockwavelithotripsy,ESWL)治疗尿路结石获得成功。输尿管硬镜及软镜迅猛发展也始于20世纪80年代,其设计、制造工艺及其附属碎石设备得到不断改进,且更趋合理。不久,这些微创碎石技术在我国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相继开展,并在全国各地迅速推广和发展。目前90%以上的尿路结石可不再采用开放手术治疗,一些复杂难治的肾结石也可以通过微创技术治疗尿路结石的形成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有多种学说,肾钙化斑、过饱和结晶、结石基质、晶体抑制物质、异质促进成核学说是结石形成的基本学说。许多资料显示,尿路结石可能是多种影响因素所致。

影响结石形成的因素很多,年龄、性别、种族、遗传、环境因素、饮食习惯和职业对结石的形成影响很大。身体的代谢异常、尿路的梗阻、感染、异物和药物的使用是结石形成的常见病因。重视和解决这些问题,能够减少结石的形成和复发。

1.代谢异常①形成尿结石的物质排出增加:尿液中钙、草酸、尿酸或胱氨酸排出量增加。长期卧床、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者尿钙增加;痛风病人尿酸排出增多;内源性合成草酸增加或肠道吸收草酸增加引起高草酸尿症;胱氨酸排出量增加常见于家族性胱氨酸尿症病人。②尿pH改变:在碱性尿中易形成磷酸镁铵及磷酸盐沉淀;在酸性尿中易形成尿酸和胱氨酸结晶。③尿中抑制晶体形成和聚集的物质减少,如枸橡酸、焦磷酸盐、酸性黏多糖、镁等。④尿量减少,使盐类和有机物质的浓度增髙。

2.局部病因尿路梗阻、感染和尿路存在异物均是诱发结石形成的局部因素,梗阻可以导致感染和结石形成,而结石本身也是尿路异物,后者会加重梗阻与感染的程度。临床上易引起尿路结石形成的梗阻性疾病包括机械性梗阻和动力性梗阻。其中,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膀胱颈部狭窄、肾输尿管畸形、输尿管口膨出、肾盏憩室和马蹄肾等是常见的机械梗阻性疾病。此外,肾内型肾盂及肾盏颈狭窄可以引起尿液滞留,从而诱发肾结石形成。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和先天性巨输尿管则属于动力梗阻性疾病,同样可以引起尿液的滞留,促进结石形成。

3.药物相关因素药物引起的肾结石占1%~2%。相关的药物分两类:一类为尿液的浓度高而溶解度比较低的药物,如氨苯蝶啶(triamterene)、治疗HIV感染的药物(茚地那韦,indinavir)、硅酸镁和磺胺类药物等,这些药物本身就是结石的成分。另一类为能够诱发结石形成的药物,如乙酰哇胺,VitD、VitC和皮质激素等,这些药物在代谢过程中可引起其他成分结石的形成。

草酸钙结石最常见,磷酸盐、尿酸盐、碳酸盐次之,胱氨酸结石罕见。通常尿路结石以多种盐类混合形成。草酸钙结石质硬,不易碎,粗糙,不规则,呈桑葚样,棕褐色,尿路平片易显影。磷酸钙、磷酸镁铵结石与尿路感染和梗阻有关,易碎,表面粗糙,不规则,常呈鹿角形,灰白色、黄色或棕色,尿路平片可见分层现象。尿酸结石与尿酸代谢异常有关,其质硬,光滑,多呈颗粒状,黄色或红棕色,纯尿酸结石不被尿路平片所显影。胱氨酸结石是罕见的家族性遗传性疾病所致,质坚,光滑,呈蜡样,淡黄至黄棕色,X光平片亦不显影。

尿路结石在肾和膀胱内形成,绝大多数输尿管结石和尿道结石是结石排出过程中停留该处所致。输尿管有三个生理狭窄处,即肾盂输尿管连接处、输尿管跨过髂血管处及输尿管膀胱壁段。结石沿输尿管行径移动,常停留或嵌顿于三个生理狭窄处,并以输尿管下1/3处最多见。尿路结石可引起尿路直接损伤、梗阻、感染或恶性变,所有这些病理生理改变与结石部位、大小、数目、继发炎症和梗阻程度等有关。

肾结石常先发生在肾盏,增大后向肾盂延伸。由于结石使肾盏颈部梗阻,会引起肾盏积液或积脓,进一步导致肾实质萎缩、瘢痕形成,甚至发展为肾周围感染。由于肾盏结石进人肾盂或输尿管,结石可自然排出,或停留在尿路的任何部位。一旦结石堵塞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或输尿管,可引起急性完全性尿路梗阻或慢性不完全性尿路梗阻。前者在及时解除梗阻后,不影响肾功能;后者往往导致渐进性肾积水,使肾实质受损、肾功能不全。结石在肾盏内慢慢长大,充满肾盂及部分或全部肾盏,形成鹿角形结石。结石可合并感染,亦可无任何症状,少数继发恶性变。

声明:本文源自第九版外科学教材,如有文字、图片或转载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更正或删除,联系,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yongyantang.net/nxsjsdzz/94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